总是认为致癌物离我们很远,却不知它早已藏在我们身边,不注意我们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!
不慎食用的后果
1、急性剧毒
黄曲霉毒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毒性和致癌性强的天然污染物,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1类致癌物,毒性比砒霜大68倍。
人吃了会有发热,呕吐的症状,食用量太多则会出现急性肝炎、出血性坏死这些情况。
2、细胞变性
很多人在吃花生的时候会遇到有苦味的情况,大多都会觉得没什么继续吃,其实这样是很危险的!
苦味的花生藏有黄曲霉毒素,长期这样吃会造成慢性中毒,肝脏出现慢性损伤。
3、致癌
黄曲霉黄素致癌范围广且强大,可以诱发胃癌、肾癌、乳腺癌等多种癌症。所以千万不要吃霉变的食物。
特别小心这些食物
1、木耳
木耳泡的太久会使木耳成分变质,产生黄曲霉毒素。食用会导致食物中毒,肾肝功能衰竭,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。
建议:木耳当天泡当天吃,不要泡太久。
2、花生
花生对黄曲霉黄素的敏感性很强,如果发霉了,洗得再干净也没用,一定要扔掉。且黄曲霉毒素在受潮的情况下生长更快。
因为花生本身富含油脂,而黄曲霉毒素又易溶于油脂,假如胚芽有毒素,胚乳部分肯定也有毒素。
就算把胚芽去掉,剩下的毒素仍会影响人体健康。
建议:花生一旦有一颗出现霉变现象,那么整袋花生都不要在吃了。因为毒素的传播方式会使食物发生牵连霉变。
3、玉米
在收获、贮存粮食的过程中,容易发生霉变而遭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,尤其是在雨季。
其中玉米的胚部体积大,含水量高,含糖也多,在温暖、湿润的环境中容易受污染。
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、褶皱、变色、变质的谷物都有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感染,在食用前应该仔细挑选,剔除霉变粒。
建议:买玉米不要买表面上有霉菌的;喜欢吃街头煮玉米的朋友要少吃,有些小贩为了降低成本售卖霉变的玉米,吃多了危害健康!
4、坚果
坚果如果变质了,也会产生黄曲霉毒素。
黄曲霉毒素味道发苦,假如在吃坚果类零食时,感到苦味,一定要马上吐掉并漱口。
剩下的零食也较好丢掉,因为黄曲霉菌是以孢子形式传播的,食物之间极易牵连霉变。
建议:吃到苦味坚果马上吐出、漱口。
5、牛奶
黄曲霉毒素至少包含毒素及毒醇20种左右相似化合物。奶制品中出现黄曲毒素大多是因为奶牛吃了被毒素污染的饲料。
建议:喝值得信赖的品牌,这样喝起来才放心。
6、自榨油
自榨油存在很大安全隐患。
首先,原料没人把关,如果用了霉变的玉米、花生和菜籽等,很容易导致黄曲霉素感染。
再则,如果榨油机设备没有清洗干净,同样也会造成食用油霉变。
建议:不要因为省钱而购买不知名小作坊的油,健康重要。
如何避免黄曲霉毒素
目前对于已有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,大部分都是采取销毁食物的方式。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也能有效避免黄曲霉毒素的危害。
1、一旦霉变,扔扔扔
谷物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、皱缩、变黄;
花生轻微变黄甚至发黑、苦味;
甘蔗瓤部颜色略深,呈浅棕色,有暗灰色斑点,闻起来有霉味“酒糟”味;
红薯表皮会呈褐色、有黑色斑点或干瘪多凹,薯芯变硬、法苦。
这些现象都表示食物霉变了,要扔掉,别去喂家里的家畜比如:猫、狗、鸡、鸭、猪等。
2、保持干燥、通风
花生、核桃较好买带壳的,晒干后封闭储存。
保存食物的时候要记得低温、通风、干燥,避免阳光直接照射;不要用熟料袋装。
另外,别一次性囤太多,较好买小包。一旦霉变,整包整袋都毁了。
3、彻底清洗餐具
筷子,菜板等厨具中的裂纹容易藏匿食物残渣,让黄曲霉菌有机可乘,所以清洗的时候要先泡一泡,软化上面的食物残渣,洗后要沥一下水,放在干燥处、通风处晾干。
筷子要头朝上放,菜板可以悬挂或者立起来,不要贴墙或者平放台面上,每次使用之前较好再用水洗一洗。
4、多吃新鲜蔬菜
研究证明,叶绿素有助于降低黄曲霉毒素B1的吸收率。
嗯,又有一个多吃蔬菜的理由了..
吃到霉素的坚果零食一定不要偷懒,吐掉后一定要清水漱口。坚果、大米等出现轻微变黄甚至发黑、发苦、皱皮一定要扔掉。
温馨提示:黄曲霉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6-28摄氏度,温度越高,生长越快,一旦在温度28-33摄氏度、湿度80%-90%的环境中,黄曲霉菌很快能分泌毒素。所以说,这种毒素适宜在温度高有非常潮湿的环境生存。